Msfc / 名师风采

把学生放在学校中央 把老师放在心上


 

名师言说|武新红:动静相宜,张弛有度
——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收与放



 

       编者按:潍坊滨海国际学校第一期《名师讲坛》,武新红老师是第三位登台作教学演讲者,她是北师大基础教育实验学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优秀教学设计奖一等奖(小学数学学科)获得者。在演讲中,她从技术操作的角度来阐释教育教学艺术,围绕课堂纪律、课堂氛围、教学方法三个关键点,讲解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好做法、好点子,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广大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掌握技巧、运用策略,从而变得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现将  武新红老师的演讲原文刊发如下,与大家共享: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我觉得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也很需要这样的教育艺术。学生就像一只无拘无束的风筝,教师就像那放风筝的人,手中的风筝能放得多远就要看那线有多长。教师如何来驾驭课堂气氛呢?收得太紧,课堂就像一潭死水,毫无生机;放得太多,就像一盘散沙,居无定所。那么如何把握好对学生“收” 与“放”的分寸,做到“收”“放”结合,张弛有度。下面,我将从课堂纪律、课堂氛围、教学方法等方面来谈一谈我的认识。

 



 

一、课堂纪律——从点滴做起,让课堂动静相宜

“某某某,请坐端正!”,“某某某,把手放到桌面上,不要在下面玩东西!”,“某某某,不要开小差,认真听讲!”一个接一个地点名,然而,我点名点得心情烦躁,学生坐得东倒西歪!这是我的课堂上曾经出现过的场景,我被这样的场景愁得唉声叹气!这不是我理想中的课堂。我理想的课堂是建立自由而不散漫,受约束而不呆板的数学课堂。

夸美纽斯说:“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课堂纪律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关于如何调控课堂纪律,我把我的做法总结成这16个字:固定要求、点滴抓起,反复训练,适度奖惩。我将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来,形成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并严格监督执行,我在最开始的时候告诉他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然后再从课堂的点滴抓起,再小的问题我都会强调、重视并细化它。对于我制定的规则,我会让孩子们反复训练,意识到我应该这样做,让习惯慢慢内化,让他们从被迫纪律变成自觉纪律,不过这种自律行为需要有一个长期培养和发展的过程,不能心急。

例如,我从课前两分钟“预热”活动开始入手,我想只有课前两分钟能让学生有规有矩,那么这就是你这节课的良好开始。又例如,在课中的听、说、练三个方面,我会告诉学生,你该仔细听,大胆说,认真练。根据数学学科特点,需要下功夫的就是大胆说了。我在学生回答之前先制定规则:比如不能说话,不能嬉笑,要认真思考;当别人回答问题时,做个有礼貌的听众,更要有自己的思考。最后结合制定的规则进行评价,适度给予学生奖惩,我一般是以奖励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来进行。这样学生的数学课非常有序,真的是“动而不乱,动而有序”。

二、课堂氛围——从每一节课做起,课堂气氛要宽松、民主

良好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而紧张凝固的课堂气氛只能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要注重课堂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受学生程度及教学内容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会出现起伏。有所成功时,学生的情绪处于积极状态,而一遇到困难,学生的情绪就会变得低落。作为老师,我们要始终关注学生的情绪。当学生情绪高涨时,我会提醒学生保持冷静,快速正确的把握知识的细节和难点;当学生情绪低落时,改进教学方法,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我们的课堂要让学生体会到亲切感,无论对待什么怎样程度的学生都应热情。如我在教学二年级数学时,曾出现过这样一道应用题:一辆公共汽车里有38人,到了一站后16人下车,7人上车,这时候车上还有多少人?这时,我发现学生们有些厌烦情绪,课堂气氛很不好。于是,我创设表演情景,让学生表演上车下车情景,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问题也很快解决了。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因此,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宽松的学习空间和氛围。为了真正在工作中收到良好的成效,我想我们需要这样做:

首先,应该放下“老师”这个身份,主动亲近学生,让学生对老师没有惧怕的感觉;然后,从引导的角度入手,巧妙应用激励性的语言、动作、神态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从而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并且给学生质疑、好奇的空间;最后,在了解他们的基础上,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用鼓励代替指责,用交流代替命令,用探讨代替灌输。

三、教学方法——从备课上着手,教学方法多变、有趣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因此,在备课时我会去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2、学生自己已经解决了什么?3、学生还想知道什么?4、想知道这些问题,学生是否能通过合作来解决?5、哪些问题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5、哪些疑难问题还需要拓展与延伸等。把这些问题弄清楚了,也就明确本节课中教学的切入点和主要完成的目标了。花气力研究备课实际上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备课的研究应比教学其他环节的研究更为重要,所以每一节我都会精心准备,让学生在第一次接触这个知识时,就会有最正确和深刻的理解。

每一节课都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习惯、方法的培养目标落实这一主要目标比教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更为重要。它体现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情感,最后才是一种结果。例如:在教《“10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时,让孩子们认识了“10以内数”之后,迅速地将孩子们引进了一个精彩的世界-----同学们,你们能用身边的事物说说你心目中的数字吗?老师用期待的目光扫视着全班同学,小手一个个地举起来了。

“我们教室里有‘1’块黑板。”

 “ 我有一双勤劳的手,一共是10个手指头。” “我的衣服上有5颗纽扣。”-------

老师巧妙的一问,让学生自然地把数学与身边的事物联系起来,科学的价值与意义就在生活之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这一深奥的道理。在这种和谐的交流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得到了融洽与升华。

数学是一门严谨却又充满活力的学科。如何做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仅仅做到以上几点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学的奥妙永无止境,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努力探索。让我们紧紧抓住“新课标”这根线,让手中这些绚丽多彩的“风筝”收得更紧、飞得更高。


编辑排版|校长办公室
策划汇总|校长办公室